您当前位置:名人文学网 >> 理财故事 >> 浏览文章 保本理财产品不靠谱? 200万最后只剩几万

保本理财产品不靠谱? 200万最后只剩几万

时间:2016年12月27日 | 信息来源:网络转载 | 作者:佚名 | 编辑:admin | 点击:

昨天下午,于女士瘫坐在银行大厅的座椅上,一只手捶着胸口,满脸泪水。
 
这家银行在长春市南湖广场附近,前进大街的路口。去年夏天,于女士就是在这里跟银行的业务员购买了一种理财产品,砸进了200万元左右。
 
“说好是保本的,钱就这么没了!”1月24日,于女士去银行办理业务时查了一下账目,只剩下几万元了。
 
钱,怎么不见了?
 
凑200万购买理财产品
 
于女士今年60岁,就住在这家银行附近。“省吃俭用了一辈子,银行的户头存下了一些钱。”于女士说。
 
2013年夏天,于女士接触到这家银行的一种理财产品。“保本,风险低。”她觉得,与其把钱存在银行,不如买这种理财产品。她把想法跟家人说了,大伙都挺感兴趣。于是,于女士的儿子、哥哥,还有其他一些亲戚都把钱打给了她,“凑了150多万,打算一起办理这种理财,有钱一起赚。”于女士自然成了办这件事的负责人。
 
2013年6月,于女士在这家银行购买了这种保本理财产品,1年到期。“150多万元,全都买了进去。”于女士说,一年后,银行账户存款变成了155万元。
 
2014年6月,理财产品到期前后,于大娘接到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,询问是否继续业务。
 
于女士的儿子刘先生说,当时大家都觉得这种保本理财还算靠谱,所以决定再买一年。
 
于女士手里还有40万元左右,也转存进了那个银行账户。“一共200万左右,继续买理财。”
 
查询发现存款不翼而飞
 
帮于女士办理财的是银行的一位业务员。
 
该业务员向于女士介绍理财产品的内容。“我听得迷迷糊糊的,也没想别的,就想接着买之前那个保本的产品就行了。”于女士说,得知了她的想法,业务员开始帮她办理。
 
“让我签字,让我输入银行卡密码,办理程序我也不懂,对方让我干啥我就干啥。”办理程序跟之前差不多,于女士也没多想,就签了协议书。“后来,业务员把给我的一些材料拿走了,说要去上级银行审查。”
 
买了理财之后,钱就动不了了。于女士就把这200万元暂时放在了一边。
 
今年1月24日,于女士去银行办理业务,顺便查了一下理财账户的情况。看到5位数的余额,她还以为自己进错了账户,一遍遍确认,发现确实无误后,她整个人都傻了。
 
“200万,怎么可能只剩几万块钱了!”于女士一边联系家人,一边让银行把账户流水打出来。她发现,2014年6月办了理财之后,“返了三四个月的利润后,返利突然中止了,存款也不见了!”
 
质疑银行的人私自挪用
 
“买保本理财,就是因为安全,能保证本金。”于女士觉得,200万元不翼而飞,是银行的人私自挪用了她的本金。
 
于女士的儿子、哥哥立即赶到了银行。“问银行怎么回事,他们也不知道,找当时的业务员,已经联系不上了。”于女士的儿子刘先生立即报警,长春市公安局朝阳区分局经侦大队对此进行立案侦查。
 
接下来的几天,刘先生一直联系银行,想要问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,可银行的回应并没让他满意,“他们一直说在了解情况,相关负责人也没有出面。”
 
昨天,于女士在家人的陪伴下再次来到银行,“我这个理财是在你们银行办理的,是你们的业务员帮我办的。我的钱没了,我不找银行要,找谁要?”于女士捶着前胸,哭到不能自已。
 
警方已控制当事业务员
 
昨天下午,银行方和于女士的家人一直在沟通,民警也在现场调查此事。
 
银行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,经过初步调查,可以判断是业务员所为。“2014年6月,业务员在银行帮当事人办理理财的过程中,为客户办理了一种与之前不同的另一种理财产品,而这种理财产品并不是我银行的产品。相比较保本理财,这种理财产品收益更高,但风险也极高。”目前,银行方也在积极配合警方调查。
 
据办案民警透露,警方已控制了当事的业务员,此案正在近一步调查中。
 
买理财产品要谨慎
 
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?昨天,一家银行的投资理财顾问侯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 
“于女士在银行里办理理财项目,又是银行业务员帮的忙,自然主观地认为自己购买的就是这家银行的理财产品。但对于业务员来说,极有可能把自己揽下的私活推荐给客户。这种理财产品对客户是高风险的,但对业务员却是高收益的。打个比方,客户投200万元买保本理财,业务员能提成1万元左右,如果买高风险理财,业务员能提成3至5万元。因此造成了客户的损失。”
 
如何能避免业务员在办理理财过程中“狸猫换太子”?侯先生说,最重要的,就是在签署协议的过程中擦亮眼睛,看清购买的是哪一种理财产品,是由哪一机构发出的。
 
200万的行踪
 
 
2013年夏天
 
于女士的儿子、哥哥,还有一些亲戚凑了150多万,一同购买了一种保本理财产品
 
2014年6月份
 
银行账户显示存款155万元;于女士又转存入40万元左右,用200万左右购买相同的理财产品;随后三四个月,按时返回利润;之后,返利终止,存款也不见了
 
2015年1月24日
 
于女士查询账户发现自己的存款不翼而飞
 
分析
 
银行:于女士第二次购买的是一种高风险理财产品,非银行产品。初步调查,可以判断是业务员个人所为。
 
投资理财顾问:业务员在办理理财过程中“狸猫换太子”。

保本 理财 财产 产品 不靠 最后 只剩

上一篇:IT产品经理月入1.8万 混搭三种理财投资风 下一篇:媒体:让拆发户学会理财 比给补偿款更重要

  • 1一个的经典的理财故事
  • 2家庭理财如何保安全
  • 3私企老板家庭理财的五大“过错”
  • 4名人理财的故事和教训
  • 5理财故事之不买股票也赚钱
  • 6不得不知的名人理财故事